秦宁素点点头,继续吹耳边风,说道:“皇后是圣上的结发妻子,实力雄厚,不是臣妾能比的,我也就是在您面前发发牢骚,在外是不敢多说一句话的。”
武帝摇头叹气,说道:“非也,我的结发妻子是烈儿的母亲,四十年前,我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边疆校尉,可惜她死得早,后来认识张皇后,有她家族的势力支撑,才能走到今天。”
秦宁素擦干眼泪,走过来为武帝捶腿,说道:“不是我对皇后不敬,而是我觉得我爹死得冤枉,还害了那么多人,圣上的圣旨都敢违抗。”
其实这句话不是在指责秦建功,而是在指责张皇后。
没有哪个四品官敢违抗圣旨,只有张皇后敢做这种事,她违背了后宫不得干政的戒律,一步步挑战武帝的威严。
果然,武帝听到这句话,神情变得凌厉起来。
“这就是我不想让弼儿继承皇位的原因,如今这天下是我耗尽所有心血打来的,满手的冤魂和杀戮,怎能便宜了张家人,弼儿也不是聪明人,很容易就会成为傀儡皇帝。”
秦宁素觉得自己今儿份的耳边风,已经吹到位了,应该及时刹车,免得引起武帝猜疑,便说道:
“这些事我不懂,也无权干涉。但我爹是罪臣,若他们逼您将我打入冷宫,该怎么办?”
“你指的是谁,李显和太子吗?”武帝问。
“李显自视甚高,持才傲物,不至于干涉后宫之事,我说的是那些老世族。”
“你是皇后推荐的,她为何要废你?”武帝疑惑地问。
“若我没猜错的话,皇后必定会让我在您面前说李显坏话,以达到打击太子的目的,我知道皇上统一货币的愿景和决心,自然不会屈从,那么就会遭到报复。”
武帝都没想到这一层,却被秦宁素想到了,他不由得对此女刮目相看。
“爱妃如此聪慧,性格又好,又懂朕的心思,若是你能当武朝皇后,那必然是受万名敬仰的合格人选。”
“皇上谬赞,我只想保命,可没有母仪天下的野心和能力啊。”
“放心,还没有人敢逼朕,皇威都敢侵犯,我宁可让天下再生灵涂炭一次,也要将他们赶尽杀绝。”武帝豪迈地说道。
这倒不是假话,他在军中的威严,犹如天神。
跟着他打仗的将士们,无不打内心的佩服。
但凡他振臂一呼,那些老世族就得死无葬生之地。
无非就是武帝老迈,现在还需要这些老世族帮助稳住江山而已。
就在此时,秦宁素的贴身宫女绿萝进来禀报。
“主子,皇后召您过去。”
“很急吗?”
“应该是,她说让您立即过去,有事商谈。”
秦宁素看了一眼武帝,耸耸肩,说道:“我猜对了吧。”
“没事,你敷衍一下就行,没有人可以撼动你的地位。”
有了武帝的承诺,秦宁素才安心去了皇后寝宫。
张皇后见她进来,便一副愤怒悲伤的模样,挽着泪眼婆娑的秦宁素,说道:“放心,妹子,姐姐这次一定为你作主,让李显血债血偿!”
其实她心里暗自庆幸,以为秦宁素这幅伤心的模样,肯定会按照她的指示办事。
第四百九十二章 492
秦宁素也十分痛心的样子,哭诉道:“姐姐,你说皇上怎么这么狠心啊,直接就把我父亲给斩了。”
“妹妹,可不兴胡说啊,圣上是不能责怪的。这件事要怪就怪李显,他拿着武帝剑,也不能胡作非为,乱杀无辜啊。”张皇后说道。
“是这样吗,我还以为是皇上下的命令呢。”
秦宁素在被李显破身后,在知道父亲会被斩首之后,在回到皇宫的刹那,她忽然觉醒了。
再这样柔弱下去,成为皇后夺位的工具,只会像父亲一样,用完即弃。
进了皇宫,她这辈子都不可能获得自由,那就必须支棱起来。
趁武帝对自己还有宠爱,早日配合李显,趁机打掉皇后,成为后宫之主。
张皇后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,还以为她是那个刚入宫,知书达理,文静温婉的江南小女子。
现在秦建功死了,秦宁素的靠山就只有她了,便继续蛊惑道:“皇上迟迟不肯下命令,就是想给李显操作空间,是他依然选择先斩后奏。”
“姐姐,那我该怎么办?”秦宁素委屈地问。
“妹妹,皇上夜夜往昭仪殿跑,这是你报仇的最好时机,秦建功是你亲爹,怎么说李显坏话都不过分啊,然后再施展下你的美貌和身段,让皇上体验一下重振雄 风的快乐,必然有效。”张皇后说道。
“但皇上说过,后宫不得乱政啊。”
“这怎么叫乱政呢,只是给你父亲喊冤啊,你不喊皇上才会觉得你不懂孝道呢。”
秦宁素点点头,说道:“那我便按姐姐说的去做吧。”
“嗯,快去吧,所有责任都是李显的,就算圣上不杀他,也应该贬到蛮荒之地,永世不得入京都。”
“嗯,宁素知道了。”
秦宁素离开皇后寝宫的那刻,表情瞬间从小绵羊,变成了母老虎。
李显是她唯一的男人,把他贬走了,以后武帝驾崩,谁还能为她在宫里撑腰。
要滚的应该是你的儿子武弼。
回到昭仪殿,武帝追问道:“皇后跟你说什么了?”
“臣妾不敢说。”秦宁素低声说道。
“爱妃,在朕面前,有什么不能说的,我都能猜到皇后想让你吹什么耳边风。”武帝说道。
“那便如皇上所想。”
武帝面露不悦之色,骂道:“这个上了年纪的妖妇,明明对治国理政一窍不通,却总是喜欢从中作梗,成天给我找事,若不是她蛊惑你爹,你爹怎么敢故意抵抗圣旨,迟早有天废了她。”
听到这句话,秦宁素大受鼓舞,继续说道:“我去的时候,几位族长刚走,不知道他们又要如何为难皇上您。”
武帝心中甚慰,还是这个江南女子懂朕的心啊。
“几个老东西我还是能对付的,爱妃真的不恨李少傅吗?”
秦宁素何止不恨,那可是破身挚爱。
但此刻她不能表现出来对李显的庇护,便说道:“我当然觉得李少傅做事心太狠,杀我父亲立威,但若是皇上的意思,我岂不是要恨您?”
“您又是为江山社稷黎明百姓着想,那我这恨意,也就显得无理取闹,所以,臣妾都不知道从何恨起。”
此言通情达理,让武帝龙心大悦。
“哈哈,爱妃,你真是朕的贴心小棉袄啊。”
第四百九十三章 493
“如果他们逼宫,皇上准备怎么处罚李显?”秦宁素试探道。
“爱妃不用操心,朕心中自然有数,我堂堂帝王,岂会被几个老东西左右,他们在打天下的时候,是重要支柱,现在天下已定,他们不过是大武王朝的蛀虫罢了。”武帝说道。
秦宁素通过自己的试探,觉得李显废后的想法,不是完全不可能。
武帝对这些老世族,确实意见很大。
而废后就是终极决裂,她必须要助李显一臂之力。
秦宁素连忙掩面而泣,哭道:“我跟我爹也是说了好多遍,圣上英明神武,杀伐果断,绝不会因为他人施压,便会放弃武朝大业,可他就是不听。”
“但凡听我的建议,向李显认罪,哪怕秋后出斩,也还有缓和余地嘛,嘤嘤”
这种似真似假,哭丧式拍马屁的技术,非常高超。
关键这个话,她确实跟父亲说过,所以情感极其真挚,马屁可信度近乎百分百。
武帝非常受用,他因为身体老迈,破不了秦宁素的身子,还担心在她心中没有男人雄 风呢,看来是多虑了。
爱妃对自己的崇拜之情,犹如滔滔江水,连绵不绝啊。
“好了,好了,不难过了,早点休息吧,这朝廷都被李显的事闹翻天了,明儿我肯定不得清闲。”
柱国公府。
公孙敖已经吩咐下人,任何人来都不见。
但很快下人就来禀报,说道:“老爷,这次来的是张国丈,也不见吗?”
“他亲自来了?”公孙敖头大地问。
“是的,亲自来的,所以小人不敢一口回绝,想着还是先来禀报。”
“国丈亲自来,不得不见啊,带他到会客厅吧。”
公孙敖唉声叹气地穿着衣服,柱国夫人帮他拿来外套,问道:“老爷,您到底是支持李显,还是不支持啊?”
“李显这小子野心勃勃,我不想支持,但圣上信任他,目前也需要他这种不怕死的人才整顿朝纲,所以我还是得支持。”公孙敖说道。
按理说推动铸币的事儿,应该是宰辅领头。
但公孙敖信奉飓风过岗,伏草惟存,不想与皇后拼个你死我活。
“皇上这身子一天不如一天,咱们是不是要考虑站队了?”
公孙敖想起此事,便紧锁眉头,说道:“这两个冲动莽撞的皇子,一个都不值得老夫支持,武朝国运堪忧啊。”
“莫非老爷想要支持其他皇子”
“闭嘴!”公孙敖瞪着夫人,厉声斥责道:“别胡说八道,这种事可以想,但不能说。”
“是,是,我老糊涂了。”
“越是这种时候,越是糊涂不得,这天下还是武帝的,不是武烈的,也不是武弼的,别本末倒置。”
公孙敖穿着整齐的去了会客厅,见国丈张国忠已经在那等待,便连忙抱拳假笑道:“什么风把国丈爷吹到寒舍了?”
“哈哈,柱国公乃当朝宰辅,可别说你不知道是哪股邪风啊。”张国丈爷哈哈假笑道。
公孙敖越是不想下水,他就越得拉拢。
要知道满朝文武,属他的门生最多,目前都追随公孙敖,不肯站队,或者东倒西歪,支支吾吾。
第四百九十四章 494
张国忠放个屁,公孙敖都知道是什么味儿的。
两人打了近三十年交道,不知道彼此是什么货色吗?
“国丈爷深夜到访,必有要事,咱们年纪都大了,就不用打哈哈了,不如直说吧。”公孙敖笑道。
“还是柱国公了解老夫啊,其实呢,也没什么事,我们这些世族本不应该为了区区一个死太监费心伤神,他不够格嘛。”
“无奈皇上年迈,被小人之言蛊惑,我们这些老人,不得不为武朝的未来着想啊。”
公孙敖刮着茶杯,不经意地笑问:“国丈爷可知道这个月,不算铜陵县民闹事,全国有多少起反叛事件吗?”
张国丈并不管理朝廷要事,自然对这些细节不太懂,便问道:“柱国公此言何意,这与我谈的事儿有什么关系啊。”
“有关系的,很大的关系,国丈爷不急,我可以告诉你,本月全国闹事的共计103起,比上个月多了17起,伤亡人数近三万。”
张国丈更加糊涂了,有些不悦地问:“所以呢?”
公孙敖继续说道:“本月有多少流民,饿死多少农民,国丈爷可知道?”
张国丈有点急眼了。
“我说公孙兄,我又不理政,怎么会知道这些呢,这是你们内阁的事儿啊。”
公孙敖淡然笑道:“对啊,所以我和皇上所想的与你们几位是不一样的,武朝每年反叛,流民,饿死的全是农民,数量高达百万计,每年都在增加,其中十岁以下的孩子,高达十数万。”
“公孙兄到底想说什么,不妨直言,这大半夜的,你都有点把我整迷糊了。”
国丈爷本来是拉拢人脉的,一起组织内阁弹劾李显。
没想到被公孙敖上了一堂国事课。
他可是武朝四大世族族长,当朝国丈爷,农民死多少,关他何事啊。
公孙敖这才放下茶杯,说道:“武朝人口共计7800万,每年这么个死伤法,不出几年,就会人丁凋零,饿殍遍野,尤其是那些孩子本应长成青壮年,为大武朝种地纳粮。”
张国丈不爽地抱拳说道:“请公孙兄继续,我洗耳受教。”
“武朝土地肥沃,农民就算纳完税,也应能养活一家老小,为何还有那么多人饿死呢?”
公孙敖也不吊照国丈爷的不服气,继续说道:
“世族豪门的仓库里,银子越沉越多,这些豪门又形成上上下下的利益链条,对种地农民,来往商贩,穷尽剥削,贪欲永无止境。”
“可天下就这么点银子,民间商贸难以流通,粮食换不到银子,宁可在仓库发霉,国库想要赈灾都没银子。”
张国丈实在熬不住了,他到现在正经事还没提出来呢,公孙敖就给他叽叽歪歪长篇大论。
这些破事他从来不关心啊,他只关心外甥的皇位能不能到手。
“我的公孙兄啊,这与李显杀秦建功有什么关系,你能不能听我说几句话。”
“当然有关系,皇上统一货币的决心雷打不动,李显无论做什么,他都会支持的,更何况是杀一个违抗皇命的秦建功,问题根本不在李显,而在黎明百姓,天下安定。”
“铸个铜钱,天下就能安定了?”
第四百九十五章 495
“当然,朝廷征收那么多粮食,能保存多久?国库又能存放多少?一个梅雨季节就全浪费了,这些粮食本应该及时放给民间,让老百姓吃下去填饱肚子的,国库只需回收货币。”
“这些货币又可以用来买衣服,给军队发饷银,给我们这些官员发俸禄 ,如此循环往复,才能把死水盘活。”
公孙敖毕竟是宰辅,对这些经济知识虽然无法用现代专业术语解释,却能讲得简单易懂。
张国丈听得头都要大了,不是他听不懂,而是他脑子里压根就没想这些事。
“好了,好了,公孙兄,你说的都对,我来的意思是,请你带领内阁八学士,一起弹劾李显,怎么的也要治他个滥用皇命,枉杀朝廷命官的罪名。”
公孙敖都快被他蠢哭了。
“张老兄啊,我刚才说了半天,你还没听懂吗,不是我不愿意弹劾李显,而是这家伙目前动不了,除非你准备跟圣上翻脸。”
他说完直摇头,这货也配当大武王朝的国丈爷?
想干李显也不是在这时候啊。
“朝廷那么多官员,难道就李显能担当铸币大任吗,就算七皇子不行,工部尚书行不行,死太监有那么精贵吗?”
公孙敖无奈地笑道:“张老兄依然觉得铸币只是造钱吗,铸币司最大的难处是管理货币,推广发行,把老世族仓库的银子给掏出来,没有经天纬地之才,这活儿都干不了。”
“只要公孙兄帮我搞掉李显,由你的门生来担当此任,总可以吧,你懂经国之道啊。”
张国忠到现在还觉得,是公孙敖想要分一杯羹呢。
所以他也妥协了,只要搞掉李显,太子就没了左膀右臂,将来武弼能当上皇帝,公孙老狗还不得乖乖当孙子啊。
“别说我的门生,实不相瞒,就算是我公孙敖,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。”
张国忠大为震惊地问:“你是说你堂堂宰辅,内阁之首,经国之术还不如那李显。”
公孙敖摇摇头,说道:“李显也未必能搞定,所以武帝才推他上位,破旧出新,张兄想要弄死李显,现在不是时机。”
“那得什么时候?”张国忠问。
“铸币司成功,或者失败时,都是李显最危险的时候。”公孙敖说道。
“成功了他也危险?”
“当然,他若发行货币成功,把铸币司理顺,大武朝这摊死水就活了,国运昌隆,李显还有什么价值呢?”
张国丈抓耳挠腮地说:“这该等到什么时候。”
“这个确实不好说,李显此人非常聪明,即便与你们对抗,也用的是守正出奇的策略,你们的弹劾不会成功。”公孙敖斩钉截铁地说。
张国丈却觉得,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当然不想错过。
武弼的地位最近被削得太狠了,不能继续让太子府掌控更多的权力部门。
“既然公孙兄不想帮忙,那就别捣乱,继续保持你的风格,我就不信,我们这些武朝元老,弄不死一个低贱的太监。”
公孙敖笑道:“好,张老兄,我保证不掺和不破坏,继续保持中立。”
“那就走着瞧吧。”
张国丈拉着脸离开,他感觉这大半夜的,白来一趟。
第四百九十六章 496
公孙敖目送国丈爷离去的背影,叹道:“这太子府是不是最近动风水了,居然冒出李显这么一个大才。”
在柱国公府尽孝道的学生,连忙笑道:“老师就这么看好李显吗?”
“老师阅人无数,李显确实是旷世奇才,而且还是全才,就是野心过甚,不知道对武朝是福是祸啊。”
“那一切还不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吗?”
“希望我能掌控这个小太监吧,不出所料,他应该很快就要入内阁了。”
“太监也能入内阁?”
学生眼里满是嫉妒和不爽。
他与李显年纪差不多,到现在只能在府里打杂,端茶倒水,毫无成就。
要知道内阁只有八个人,协助皇上掌管天下。
从宰辅到廷尉,均是武朝八大领域的话事权臣,就没有低于从一品的。
很多朝廷大员穷尽一生,都不可能有入内阁的机会。
“这就是武帝的过人之处,当年为了打天下,可以依靠丈人家的世族财力,现在治理天下,自然也会知人善任,不拘一格。”
“学生惭愧,只有羡慕的份儿。”
“正常,如此俊才,千年不世出,你就不要想那么多了。”公孙敖说道。
被老师这么评价,学生只有无穷的失落,他从怀里拿出一份奏折,说道:“这是内阁侍郎挑出来的吴仲恩奏折,请老师过目。”
“什么时候送上来的?”
“昨日。”
“那就是李显杀秦建功之前写的了。”
“是的,内容是弹劾李显的。”
公孙敖拿过奏折,直接撕了扔进垃圾桶里,说道:“不用看了,也不用递给圣上了,没有意义。”
“啊,老师都不过目吗?”
“没必要,浪费时间罢了,我要去休息了,今晚去七厢房过夜。”
“是,小人这就去安排。”
七厢是公孙敖最近纳的小妾,芳龄不到十八,一边戏耍小妾,一边韬光养晦,这种好日子他自得其乐
次日,京都南城门外。
武灵带着羽林军,护送李显回京复命,同行的还有工部侍书郎孙少文。
到了城门口,武灵想了想还是不踏实,便对李显说:“我派人快马去北凉,请我爹来京都,万一皇后那些人诬陷你,他与皇叔关系好,有一定的话语权。”
“不用这么麻烦,你爹年纪大了,来来往往多累啊。”李显说道。
武灵看着一脸不在乎的样子,说道:“你是个傻子吧,不知道自己正身处危险之中吗?”
“我是担心你爹来了,看到秦香玉,吵着闹着要去醉香楼消费,等开业了再叫他来吧。”李显贱兮兮地笑道。
哪壶不开提哪壶,武灵气得咬牙切齿,“信不信我一脚踹死你,我在为你的狗命着急,你却拿我爹来开涮。”
就在两人打打闹闹之时,太子府都尉霍进忠骑着马走过来,说道:“属下拜见校尉大人,李少傅。”
武灵俏眉一挑,不解地问:“霍进忠,你怎么亲自来接我们了。”
正常来说,是没必要接的,入了京都又没危险,又不是找不到路。
“禀校尉大人,我已经等了一整天,你们还是快点回太子府吧,朝廷现在已经闹翻天了。”
第四百九十七章 497
太子府。
卫宓今日起得特别早,也是等了一整天,还不忘让冬儿叮嘱厨房准备晚宴,她要陪太子给李显接风洗尘。
得知李显已经进城后,她还不忘提前去太子府的宴客厅等待。
对李显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,今日终于可以相见。
武烈等陈元到了才过来,见卫宓扶着肚子在那东张西望,便笑道:“爱妃,李显至少还要半个时辰呢,你应该多休息会儿。”
“也就殿下如此轻描淡写,我这两天都没睡好,我们来之不易的翻盘机会,可不能被你二弟和皇后给搅黄了。”卫宓说道。
陈元听到两人的对话,只能假装没听到,站在门口看太子府的风景,内心却极为不安。
现在他也是骑虎难下,太子的优势并不稳妥,眼前李显又被群起而攻之,胜负难料。
但太子让他过来,他也不敢拒绝啊。
自从打退北夷后,他被李显的才能所折服,有点靠拢的意思,被彻底绑在一条船上。
武烈也很焦虑,说道:“这种时候,爱妃应该养好身体嘛,这种事就交给我和李显去处理吧,而且我们也不是完全处于劣势,我听说公孙宰辅没有参与弹劾。”
“公孙宰辅一向都是这种保守的风格,他不弹劾李显,但也不会为李显说话,只会坐山观虎斗。”卫宓抱怨道。
“是啊,但他听父皇的话,我相信父皇不会收拾李显的。”武烈说道。
卫宓却并不想冒这种风险,对于她来说,李显可太重要了。
太子最多损失一位能臣,而她和孩子损失的,是她的男人,是孩子的父亲,是一家之主。
所以她才让百济派一千精骑兵过来,在城外接应,万一李显有不测,直接跑路去百济。
她也会带着孩子跟过去,杀干吏能臣的朝廷,没什么好留恋的。
大武江山儿子继承不了,那就直接抢。
“唉,李显这次收矿之行,又是死士集团,又是悍匪,又是这些奸臣,九死一生,若皇上还不为他作主,我无法接受。”卫宓说道。
“爱妃,可不要说气话,父皇不是这种人。”武烈连忙呵斥道。
他对武帝那叫一个愚忠,爹说的话,永远是对的。
卫宓不再说话,默默喝着茶水。
从太子进来到现在,对腹中孩子是一点都不亲昵,甚至不关心。
可见过去他说的话,都是糊弄人的,估计心里还对绿帽子耿耿于怀,哪怕主意是他出的,是他逼着卫宓就范的。
等孩子长大了,也不会受他待见的,皇位大概也是北凉王之孙的。
这更加坚定了卫宓要护着李显的决心。
为母则刚,没有人可以对她的孩子不利。
就在此时,太子府的小太监连忙跑过来禀报。
“禀太子殿下,李少傅和郡主的车队已经进入太子府了,马上就会过来。”
“好的,让厨房上菜吧。”武烈说道。
“是!”
卫宓不安的内心,瞬间被点亮,怀孕的疲态一扫而空,不由得坐直身体,拢了拢衣服和秀发,想要把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。
第四百九十八章 498
很快,武烈大老远就听到武灵哇哇叫的声音。
这丫头在太子府十分放松,当做自己的家,所以说话嗓门也大。
卫宓也站起身子,到门口迎接,笑道:“这灵儿是在和谁吵架啊?”
“应该是那个北夷公主,她在信中说,两人关系现在处得不错。”武烈说道。
“北夷公主萧绰在中原呆个三五年,回去后若能继承王位,对百济和武朝都是好事。”陈元分析道。
“是啊,这样你的镇北军也轻松,我也建议李显关她个五年就送回去,十年后她都快三十了,也不好嫁人。”武烈说道。
马车停下,武灵和萧绰两人叽叽歪歪的下车,好像是在为李显要不要逃去北夷瞎掰扯。
李显是最后下来的,他已经习惯两个女武将之间的吵闹,抬头的第一眼,便与卫宓对视着。
卫宓望穿秋水的脸上,含情脉脉,露出从未有过的幸福微笑。
此刻她对李显的思念,犹如潮水一般涌发。
尤其在怀孕期间,女人比较脆弱,若不是这种敏 感场合,她真的想投入李显的怀抱,任凭他抱着自己亲吻,摸摸日渐隆起的小腹,以解思念之苦。
“李显拜见太子殿下,拜见太子妃。”李显抱拳说道。
“不必多礼,李少傅舟车劳顿,出去快两个月了,我让膳房备了丰盛的酒菜,今晚我们不醉不归。”武烈说道。
因为张皇后的强势,武烈在朝中,没有多少大臣敢公然支持。
现在能找来商议的,也就是陈元,还是硬拉过来的。
公孙敖的学生们,虽然没有刻意偏向二皇子,也不敢与他走得太近。
所以满朝文武,他能绝对信任的,就只有李显一个了。
至于百济王和北凉王,都不在京都,只能靠掌控着的雄厚兵力形成威慑。
碰到麻烦事,也没什么人能为武烈出谋划策。
这也是张皇后使尽浑身解数,也要置李显于死地的原因。
“太子哥哥,今晚我也要喝酒。”武灵说道。
“没问题,你们也辛苦,萧公主与我们一起饮酒作乐吧。”武烈邀请道。
萧绰摇摇头,说道:“我怕你们喝不过我,还有我不喜欢这个镇北大将军。”
她指的是陈元,作为镇北军,长期与北夷作战,的确杀了不少北夷兵。
陈元却并不在意,而是笑道:“萧公主见笑了,过去我们是敌,现在我们是友,北夷和武朝,不是一定要天天打仗的。”
萧绰不愿意进屋喝酒,众人也不强求。
李显又指了指后面的马车,说道:“太子殿下,我还得为你引荐两个人。”
“谁?”武烈好奇地问。
“工部特派铜陵侍书郎孙少文,炼铜技术高超,我准备推荐他当江陵刺史,负责监督钱币铸造。”
“还有就是户部尚书郎吴子牛,记忆里超群,理账高手,我准备挖到铸币司当副司丞,这两人性格正直,才华出众,是可用人才。”
这是李显接下来的用人风格,重用技术官僚。
“是吗?”武烈有点兴奋,没想到李显此行,还给他拉拢两个文官帮手,这是非常难得的。
“快请他们进来一起喝酒,本王会奏请圣上,批准你的推荐。”
吴子牛和孙少文从来没与皇子打过交道,更甭提当朝太子了,十分激动的扑通跪下。
“拜见太子殿下!”
所有小说均由根据搜索引擎转码而来,只为让更多读者欣赏,本站不保存小说内容及数据,仅作宣传展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