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

武帝艰难地伸出僵硬颤抖的手,嘴里叽里咕噜。

百济王和北凉王看着武烈,问道:“殿下能听出来皇上想说什么吗?”

武烈摇摇头,说道:“我也不知道,父皇的风疾越来越严重,就连太医也没办法。”

武帝流着哈喇子,拼命想说什么,但几人大眼瞪小眼,谁也听不明白。

北凉王只好看着徐福,问道:“徐总管对我皇兄最为了解,你知道他要说什么吗?”

徐福低下头,说道:“老奴前几日还能听明白,现在也听不出来了。”

武帝睁开眼睛,看了一眼徐福,便什么都明白了,终于放弃了想说的话。

本来百济王和北凉王,还想和武帝叙叙旧,唠唠嗑,看来一切都是奢望了。

过了一会儿,武帝便又窜稀了,满屋子都是粪便的味道。

几名宫女太监便进来换被子和衣物,每天至少要这么搞六七次。

百济王和北凉王只好出了龙帐,那隐隐约约的稀屎之味,还在鼻尖晃悠。

百济王忍不住叹道:“我还记得二十五年前,圣上来百济游说我归顺武朝,与金铁林在斗牛场上,大战三百回合的英姿神采,人啊,不得不服老。”

“是啊,我还记得小时候与皇兄在幽州河里偷偷游泳,被母亲用荆条抽 打的情景。”

两王齐齐看向武烈,说道:“殿下应该准备后事了,包括登基大典。”

武烈点点头,说道:“虽然我希望父皇还能多陪我一段时日,但太医院也说确实时日无多,两位可以先把将士撤回去,你们需要在京都呆到登基大典结束了再走。”

北凉王带着大军匆忙赶来,结果扑了个空,内心十分失落。

武烈不仅没事,京都城甚至丝毫无损,所以他只能放弃当皇帝的想法,退而求其次,让孙子继位了。

这次来京都城,他就没打算回去,以前要避武帝嫌,现在他死了,就可以把灵儿的郡主府换成北凉王府,在这守着皇位了。

至于百济王也有他的小九九,之所以把女儿嫁到这武朝来,不就是让她当皇后的吗,要想坐稳皇后之位,那孩子就必须要立储啊。

想到这里,百济王便连忙说道:“我确实想把王妃也接来,在京都多呆些时日,外孙出世以来,我们都没见过呢,”

武烈只是淡淡一笑,说道:“那岳父就暂时住在太子府吧,正好可以陪陪宓妃,皇宫可能需要重新修葺,朝政事务也多,我暂时没法陪伴。”

“这个主意好,只是太子殿下也要多回去陪伴母子啊,这样将来孩子跟你才亲。”百济王笑道。

武烈的脸上,强行挤出一抹笑容,说道:“这是当然,毕竟是亲生儿子嘛。”

龙账内,徐福亲自为武帝擦洗身体,在他耳边小声嘀咕道:

“圣上,其实奴才知道您要说什么,可太子不想我传达,再说您都这样了,就不用操心江山社稷了,劳碌奔波一辈子,也该歇歇了,儿孙自有儿孙福。”

武帝生平第一次听从了老奴的建议,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,放空了大脑,觉得整个人都舒服了。

这是武烈走进来,说道:“都退下去吧,徐福让膳房为父皇准备点吃的。”

第八百七十八章 878

等所有人都离开后,武烈坐在床边,帮武帝盖好被子。

武帝看着儿子,似乎知道要他干什么,眼神中竟然没有丝毫恐惧,没有丝毫悲伤,只是平静安详地看着武烈。

看得武烈心虚不已。

“父皇,京都城已经安全了,儿臣现在就想登基当皇帝,否则总觉得心里不踏实。”

“就算当了皇帝,我心里还有件事不踏实,那就是李显。”

“他太聪明了,聪明到公孙敖那个老狐狸都怕,而且他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事,所以儿臣想要问您,您到底有没有给他第二道密旨,用来制约我。”

武烈盯着父亲,追问道:“给了您就眨眨眼,没给你就摇摇头,这很简单的。”

武帝看着武烈,武烈看着他。

武烈不知道的是,就算武帝躺在床上无法动弹,都要比他聪明一百倍。

武帝看出来了,这儿子想要过河拆桥杀李显。

李显令武帝寄予重托的能臣,恐怕只有他能带领武朝走出泥潭,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。

“父皇,你能听明白我的意思吧,给个提示啊。”

武帝摇摇头。

“父皇,你可不要骗我啊,我可是你儿子,亲儿子。”

武帝又摇了摇头。

武烈这才站起来,跪在地上朝父皇连磕了三个响头,然后抬起头,看着亲爹说道:“请父皇升天!”

武帝依然没有任何恐惧,甚至连责怪的眼神都没有,只是默默闭上眼睛。

武烈蹭地站起来,拿起枕头按在武帝脸上。

武帝无法呼吸,本能的挣扎着,但他的力气岂是壮年儿子的对手。

武烈又加大力量,死死按住枕头,牙缝里蹦出凶狠的一句话。

“请父皇升天!”

龙帐外。

去膳房途中觉得不对劲的徐福,又返回了昭仪殿,听到武烈的声音,他先是想冲进去阻止。

但走到龙帐前,又退后三步,然后默默跪在地上,抽泣道:“老奴恭送皇上,请皇上在奈何桥上等我几日,我很快就下来伺候您了。”

在皇宫待了小半辈子的徐福,知道人死如灯灭,武帝这个样子,与其受折磨,不如早点解脱。

“父皇,冷静点,不要挣扎了 !”武烈劝道。

话音刚落,武帝便没了动静。

武烈拿开枕头,见父皇的眼睛还是睁着的,吓得一跳。

试了试呼吸,确认死了后,才敢用手将双眼抚闭,又将武帝因为窒息痛苦死抓着被单的枯手拿开。

武烈整理了下衣服,擦了擦额头的汗珠,走出龙帐外,看到跪着的徐福,又被吓得一跳。

“你怎么回来了?”

“御膳房的食物已经准备好了。”

“父皇用不上了,昭告天下,皇上驾崩。”

“是,殿下。”

武烈看着徐福的背影,并未在乎,反正这老东西也要去给父皇陪葬。

徐福站在昭仪殿门口,喊道:“皇上驾崩,召百官进殿。”

他的嗓门依然很大,中气依然很足。

皇宫内忙碌的宫女太监,听到他的声音,连忙放下手中活计,原地朝昭仪殿方向跪了下来。

第八百七十九章 879

太子府。

太子妃卫宓,李显,秦昭仪,一起站在门前迎接百济王的到来。

武灵则回去迎接北凉王了,这次哥哥也跟着来了。

卫光伯从马车上下来,卫宓连忙迎上去。

“父王,您终于来了,我想死您了。”

“我和母后也想你啊,更想我们的大宝贝外孙,孩子没抱出来吗?”

“孩子早产嘛,外面太热了,您跟我去寝宫看吧。”卫宓笑道。

卫光伯看着站在门口的李显和秦昭仪,总觉得这个组合有点别扭。

这可是太子府啊,怎么李显像男主人一样出来迎接,有点鸠占鹊巢的意思呢。

李显走上前来,抱拳说道:“恭迎卫王。”

“李少傅别来无恙,这次你凭一己之力,守卫京都城之美名,我沿途来的路上,老百姓都在夸赞呢。”

百济王对李显的好感自不用提,李显不仅杀了金铁林,帮他理清了百济城的奸细,还打败了北夷,让北方暂时恢复平静。

近段时间,玉门关附近连骚扰的游兵散勇都看不到。

抄了金家之后,百济王府变得十分富裕,近半年开启了一个小盛世,国力财力可谓是突飞猛进。

如今,李显还凭借一己之力,帮女儿斗败张皇后,扶太子登基。

卫光伯无非就是担心别人说闲话,幸好李显是太监,否则女儿跳进黄河都洗不清。

“百济王过奖了,您亲自带二十万大军来援,此等震慑力,京都城当然安然无恙。”

“哈哈,李少傅就别在这吹捧本王了,我和陈元将军来到东北城门,才发现叛乱早就平息了,好一顿失落呢。”

一番寒暄过后,卫光伯才笑着问:“李少傅不是自己独立开府了吗,怎么也在太子府住啊。”

“太子府有我的房间,通常我会在这和少傅府两头办公。”李显说道。

卫宓也解释道:“是啊,父王,太子殿下最近都住在宫里陪皇上,府中有些事需要李少傅来作主。”

“嗯,走吧,去看看我的大外孙,武朝未来的太子殿下。”卫王哈哈笑道。

“父王,你还没有拜见秦昭仪呢,她可能是未来的太后。”卫宓提醒道。

“是吗?”

卫王连忙朝秦宁素抱拳道:“百济卫光伯拜见秦昭仪。”

“卫王免礼,我和太子妃情同姐妹,最近都住在一起,咱们之间就不必多礼。”

卫光伯很欣慰,女儿这婆媳关系处得像姐妹,那日后在宫里也就不会受苦了。

卫宓对李显说道:“李少傅,今晚设宴款待我父王,你就陪他喝点小酒,聊聊国事吧。”

“遵命!”

卫光伯赫然发现,李显在太子府的地位十分之高。

所有下人,包括驻扎的羽林军士卒,看到他都会主动鞠躬打招呼。

几人没走几步,就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,一名小太监从马上下来,扑通跪在地上,说道:

“禀秦昭仪,太子妃,李少傅,皇上驾崩了,太子殿下召诸位立即入宫,把小皇孙也带上。”

所有人瞬间惊呆在原地。

第八百八十章 880

卫光伯刚从昭仪殿离开,没想到武帝这么快就死了。

一代枭雄,就此陨落。

他当然知道此时此刻的重要性,武烈会立即宣布继位,而卫宓的孩子,自然也成为新的储君。

卫光伯连忙推了推没缓过神的卫宓,提醒道:“丫头,还愣着干嘛,赶紧去抱孩子过来,我们去宫里。”

“哦,好,好,我这就去。”

卫宓连忙上了马车,直奔昭仪殿。

虽然孩子不方便出门,但武帝可是他爷爷,不去不行。

很快,卫宓便抱着孩子,带上了周夫人,与卫光伯,李显,秦宁素,同坐太子府的大马车,启程去了皇宫。

大家神情凝重,谁都没有说话。

卫宓抱着孩子,不时地抬头看李显,十分担忧。

这担忧来自于武烈的言而无信。

如果不给李显太子太傅之位,那孩子的太子之位,会不会也赖掉了呢。

新皇继位之时,就得宣布储君,但凡拖延,那就说明武烈还是想把皇位传给北凉王的孙子。

马车在快到皇宫的十字路口,恰好碰到了郡主府的马车。

武灵亲自赶着马车,对身后轿厢里的人说:“哥,你和孩子跟太子妃他们打个招呼。”

双方打完招呼后,各自沉默了。

北凉王知道,卫宓怀中的毒种,想和他的孙子竞争皇位。

卫宓也知道,这北凉王故意带着孙子去,就是为了在众人面前露露脸,或者说提醒即将继位的武烈。

也就是说,武烈继位之日,她怀中的婴儿,她和李显的孩子,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。

因为只要孩子不死,他就是唯一的合法太子,就轮不到北凉王的孙子。

李显用坚毅的眼神看着卫宓,同时在心中许下诺言。

谁敢谋害他的孩子,他一定会要谁的命。

武烈不立储君,那他就自己夺了这武朝天下。

马车很快便到了正午门。

门口已经是拥挤状态,所有三品及以上的文武百官,包括皇子皇孙,武氏族亲,浩浩荡荡大几百人,在此刻全部赶到了。

新任皇宫羽林军都尉李小虎,站在门口喊道:“除北凉王,百济王,皇子皇孙,内阁大臣,可乘马车入宫,其他人步行去昭仪殿。”

“太子府马车到了,所有马车行人立即让路。”

顿时,所有官员纷纷站在皇道两旁,抱拳弯腰,恭迎太子府马车。

所有皇子公主的马车,也全部靠边站。

因为武帝已经成为先皇,武烈自动继位为新皇。

那么太子妃卫宓,就是当朝皇后。

马车快速驶向昭仪殿,身后跟着武帝十几个子女的马车。

他们平时就是吃喝玩乐,也不太敢关心朝政,更不敢掺和两位兄长的互殴。

四皇子武镐和公孙敖同坐一架马车,也不敢超卫宓的车。

他看着公孙敖,无比羡慕地说:“老师,什么时候您的女儿,我的王妃,也可以享受此等待遇。”

公孙敖依然摸着胡须,带着老狐狸般的微笑。

“放心,武烈没有帝王之相,成不了气候,重要的是搞掉李显。”

第八百八十一章 881

不仅正午门乌泱泱的一堆人,还有上百人速度快,已经赶到了昭仪殿。

皇宫的上万名下人,更是齐聚在殿外两边,密密麻麻的跪了半个时辰。

很多人虽然在宫里当差,但一辈子都没见过皇上,跪得腿抽筋,也不知道是为了啥。

跪在昭仪殿里面院子的,则是武帝的所有嫔妃,接近三百人,年龄大的五十岁,年龄小的才十六。

这些嫔妃,不仅有中原的,还有百济的,北夷某部落,匈奴某部落,南诏国,罗刹国,波斯等等。

天南地北,各种风格的长相,甚至还有白种人。

绝大部分是立国之时张皇后张罗选的妃子,随后每逢武帝寿辰,总要纳几个进来养着,以昭示天下,他老人家身体还很好。

还有一小部分是各种小国部落,为了邦交联姻,找个长相姣好的女子封为公主,硬塞过来的。

武帝其实过了四十五岁,身体就大不如从前,对这种事没那么感兴趣了。

尤其是异族的女子,又说不上话,听又听不懂,除非容貌足够漂亮,足够新鲜,武帝才会去睡上一晚。

睡来睡去,还是觉得中原女子好,男人年纪大了,已经从走肾变为走心。

秦宁素这种一宠就是三年的,在皇宫极其罕见。

所以不分年龄大小,这近三百嫔妃中,至少有一半人终身都没被武帝碰过,依然留着处子之身。

“太子妃到!”

“百济卫王到!”

“太子少傅李显到!”

太子府的马车一来,先到的众人,纷纷让路。

皇后母仪天下,所以要注意形象,不能过于狼狈,卫宓便将孩子交给周夫人先抱着。

她先从马车上下来,众大臣连忙跪地喊道:“臣等拜见皇后,皇后千岁千千岁。”

对于天下子民来说,卫宓要在登基大典上,被武烈册封为皇后。

但实际在朝廷内部,已经可以称其为皇后,因为武烈只有一个妃子,毫无悬念。

武烈头上已经绑了白色孝带,站在门口迎接,假模假样地说:“皇后辛苦了,快带孩子进去探望父皇一眼吧,自从咱们孩子出生后,他老人家就病倒了,还没见过呢。”

“好的,殿下,我先带孩子进去,待会儿再出来与您迎接兄弟姐妹。”

“好。”

百济王唉声叹气地说:“没想到这么快。”

“是啊,岳父,在我心里,父皇一直是英明神武,无所不能的。”武烈假装悲伤地说。

百济王拍了拍武烈的肩膀,说道:“贤婿,哦,不对,皇上,以后您就是武朝天子,很多事等着你来定夺呢,还是节哀顺变吧。”

武烈看着李显问:“李少傅,你的墓志铭题诗准备好了吗?”

“已经准备好了。”李显点头回道。

“那就等人到齐了吟诵吧,父皇的英灵此刻还在昭仪殿,他能听得到。”

“遵命!”

周夫人抱着孩子,跟卫宓秦宁素一起去了龙帐内。

徐福跪在角落里,两眼无神。

几人跪下来时,周夫人只是瞟了一眼床上武帝的尸体,便震惊得说不出话来。

这这死法,像是窒息而亡啊。

第八百八十二章 882

周夫人抱着孩子,眯着眼睛,仔细观察了下。

武帝面部肿 胀,面部充血,颈脉怒张,唇部、指甲发绀,但脖子上又没有掐痕。

这肯定是被人闷死的啊。

周夫人虽然曾在楚朝皇室呆过几年,但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。

能靠近皇帝的人能有几个,贴身伺候的宫女太监肯定不敢,也没有动机,张皇后都远走他乡了。

而且太子武烈在这尽孝

想到这里,周夫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。

太子武烈?

周夫人看了看怀中白嫩可爱的婴儿,不由得为他的未来担忧。

无论在哪个年头,对亲爹下手,都是挑战人的心理极限的。

这时候,武烈带着兄弟姐妹以及皇孙进来,跪着守孝。

周夫人看到他都有点怕,甚至产生了极其不舒适的心理反应,这货将来绝对是个暴君啊。

她轻轻挠了下小孩的脚板心,孩子发出咯咯笑声。

武烈转头瞪着她,小声命令道:“周夫人,把孩子抱出去,别在这闹腾,反正父皇也见过了。”

“是。”

周夫人抱着孩子出来,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,总算是舒服点了。

她看着昭仪殿内外乌泱泱的跪拜人群,又抬头看了逐渐昏暗的天空,对着孩子笑道:

“这武朝的天空,怕是只能由你来点亮了,希望你长大后,是一代明主。”

武烈看着跪在角落的徐福,说道:“别跪着了,去宣读我的圣旨。”

“是,皇上。”

徐福这句皇上喊出来,跪在武弼身后的武镐,心如刀绞。

都怪李显这个狗太监过于强大啊,否则本来这次皇位之战,他和老师有可能趁机打劫皇位的。

现在武烈登基,他只能乖乖当条狗,否则搞不好也会被杀。

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啊。

徐福拿着武烈写的圣旨,走到昭仪殿门口,对着群臣宣道:

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武朝廿年,八月初九,先帝驾崩,谥号武太 祖,因近日天气炎热,为保先帝龙体周全,着国师章召谋立即准备葬礼,于五日后举行国葬,葬于骊山皇陵,着皇子皇孙文武百官披麻戴孝为先帝送行,举国哀悼。”

大臣们听到这,都很震惊。

章召谋这货不是皇后的心腹吗,怎么还被武烈重用,主持皇上后事呢。

宰辅公孙敖和大司马霍光武也是百思不得其解,两人比其他大臣知道的更多。

死士集团不都是章召谋联系的吗,搞不好楼兰杀手也有他参与。

也就是说这货直接策划了谋杀太子妃和小皇子之事啊。

这武烈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。

武帝刚把章召谋踢出内阁,武烈居然又把他拉起来。

只有一种解释,用来当狗制衡李显。

大司马霍光武脸上露出担忧之色。

而老狐狸公孙敖则嘴角微微一扬,看来他不需要多大力气,就能废掉李显了。

“先帝文治武功,爱好诗词歌赋,曾命少傅李显为其作墓志铭诗词,刻于墓碑之上,着李显进龙帐吟诵诗词,以慰先帝英灵。

钦此!”

徐福读到这里,不由得哽咽了,武帝临死前唯一的心愿,就是听李显亲耳吟诵,可惜太子就是不给这个机会。

第八百八十三章 883

跪在龙帐里的卫宓,也听到了圣旨的内容。

她转头看着武烈,想要说什么,却欲言又止。

哪怕启用户部胡安邦,御史大夫姚广庆,廷尉汤良,这些皇后旧臣,她觉得都没有问题。

唯独章召谋她无法接受,章召谋是皇后身边的一条狗,新币发行当日的刺客,全都是他负责联络的。

平时刺杀李显,也是他安排的,这些都是针对武烈皇位的。

而武烈居然丝毫不在意,搞不好还会把他拉入内阁。

这能说明什么?

只能说明,武烈压根就不在乎娘俩的死活,而且是个忘恩负义的冷血动物。

没有李显帮衬,恐怕这家伙早就死在哪个臭水沟了。

卫宓在这一刻,对武烈彻底不抱希望。

既然如此,那就只能让李显准备战斗了,为了他们的孩子。

她打算今晚就跟父王坦白,让他做好百济反攻的准备。

武烈似乎也注意到了卫宓的表情,但他却冷漠地转过头,装作没看到。

在武烈心里,这个宓妃早就不是当初的完璧,早就不是什么大武第一美人了。

她被金铁林糟蹋过,还抱着个毒种成天在他眼前晃,一副母爱泛滥的样子,令人作呕。

作为帝王,怎能忍受这种绿帽子王刺激。

至于之前他皇位不保的时候,跪着求卫宓借种,甚至是以攻打百济威胁她借种的事儿,一概抛之脑后。

男人为何要当皇帝,不就是为了可以为所欲为吗?

李显被徐福带着,走进龙帐。

他站在武帝床前,先是行跪拜礼,然后站起来看了武烈一眼,又看了看卫宓。

卫宓也抬起头看着他。

两人什么都不用说,便能心有灵犀,知道彼此内心的想法。

武烈跪在李显跟前,说道:“李少傅,父皇的英灵还在这个房间,你现在吟诵诗词,或许他能听得到。”

李显抱拳说道:“遵命!”

“徐福负责向百官传达。”武烈说道。

“徐福领旨。”

李显朝着武帝尸体抱拳作揖,说道:“圣上,我这首词的名字叫《念奴娇.怀古》。”

徐福便对着龙帐外喊道:“李少傅词名《念奴娇.怀古》。”

接着李显酝酿了一下情绪,大声吟诵道:“大江 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
徐福对着外面喊道:“大江 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
仅仅是第一句,就让文武百官热血沸腾,仿佛一下子被拉入滚滚历史洪 流。

对李显之文才,更是暗暗佩服,五体投地。

“故垒西边,人道是,幽州武郎楚地。”

武帝的故乡在幽州,而楚地则是指当年他攻破楚朝陪都江陵郡,开创大武王朝的英勇事迹。

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”

“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”

“好啊,这词真好。”

就连公孙敖都不得不由衷赞叹。

如果老四将来夺了皇位,李显还活着,他是不打算杀的,哪怕留着搞教育工作,为武朝培养人才也挺好。

“遥想卫公当年,与君战百济,雄姿英发。”

这句词一念完,跪着的百济王卫光伯仿佛被闪电击中,浑身一哆嗦。

他转头看着北凉王,问道:“这是在说本王吗?”

北凉王酸溜溜地回道:“应该是吧。”

第八百八十四章 884

“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”

“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”

“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”

百济王听到最后几句诗词,不由得感叹万千。

他拉着北凉王的衣袖,老泪纵横地说:“北凉王,我又想起了我们的老哥,想起了我们年轻的时候,那年我才二十六岁啊。”

“知道了,知道了,百济王节哀吧。”

北凉王有点不耐烦的想把衣袖拽回来。

可北凉王听到徐福传声时,又念诵了一遍,便愈加难以自制,抱着北凉王嚎啕大哭起来。

“皇上啊,你怎么就不能多陪陪老弟们啊,您不在了,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。”

百济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,擦得北凉王的蟒袍上湿乎乎,黏滋滋的。

北凉王嫌弃又恶心,却也不能失态。

二十五年前,武帝攻打京都城不顺利,便掉头去攻打百济,想让百济王归顺后,一起举兵去攻打京都。

百济王卫光伯那时候刚继位,正当年轻,血气方刚,岂会轻易屈服,便和金铁林带着十五万大军守城抵抗。

双方耗了整整三个月,谁都占不到便宜,最后通过和谈,化敌为友,并且定下娃娃亲,就是武烈和卫宓。

等百济王哭完,北凉王从右边肩膀到衣袖,已经湿了一大片。

而百济王的衣服一尘不染,他优雅地擦干老泪,哽咽道:“没想到我都被写进诗词里了,惭愧,惭愧啊。”

北凉王表面上无动于衷,心里却酸得牙齿都掉了。

他刚才竖起耳朵,期待着李显把他写进去,虽然他从来没有任何战绩,但毕竟是皇帝唯一在世的亲弟弟,应该有资格吧。

哪怕写小时候游泳被娘亲打屁股都行啊。

毕竟被永远刻在武帝的墓碑上,流芳千古,是何等荣耀啊。

但听到最后,一个字都没提他。

整篇诗词都只提了武帝和百济王卫光伯。

但北凉王根本不知道李显的意图,把百济王写进诗词里,是为了拍他马屁。

毕竟很快卫王就知道谁才是他的真女婿。

将来也需要卫王举国支持李显起兵谋反,将属于孩子的皇位抢到手。

徐福念完诗词,声音也哽咽了。

这首诗词意境开阔博大,感慨隐约深沉,将年轻时的豪情万丈和年迈时的力不从心作了对比,后劲儿犹如滔滔江水,连绵不绝。

武帝若听到这首诗词,一定会觉得,这首词就是专为他而写。

懂武帝者,非李少傅莫属也。

只是徐福也是个文化人,其中“故国神游”他没太理解,只能理解为武帝过世后,会神游自己开创的国家吧。

他不知道这四个字里,包含着李显埋藏极深的伏笔。

谁是那故国呢?

而武烈更是一字没听懂,只是呢喃道:“什么玩意儿!”

他朝门口的徐福喊道:“让大家磕头后,可自行离去,五日后出席葬礼,半月后出席朕的登基大典。”

徐福得令后,朝着门外大臣喊道:“先帝子女守灵,其他人三叩首后离去。”

武烈碰了碰卫宓,说道:“你带孩子回去歇息,这里我守着就行,招待好你父王,我没时间。”

“臣妾知道了。”

第八百八十五章 885

卫宓刚站起来,武烈又对武灵说:“灵儿,吩咐下去,把那两千多死士斩首,把项鹰的脑袋挂在东正门,以祭奠父皇在天之灵。”

武灵有点懵,问道:“皇叔这么要求你的吗?”

她还以为接下来皇帝驾崩,这件事会拖延下去。

等武烈登基大典的时候,必然要大赦天下,那些人判个流放就行。

在战争中死多少人,大家都不会说什么,因为有来有往,成王败寇。

可是两千多名俘虏齐刷刷砍头,这必然坐实了武烈暴君之名。

武灵没有坏心眼,顾全大局,她是在为武朝着想,为大哥着想。

武烈并不领情,转头瞪着武灵,带着腾腾杀气。

“我现在是皇上,朕说的不算吗?若不是那些死士攻城,父皇怎么会气急攻心而亡。”

武烈也知道这个理由十分勉强,所以声音很大,龙帐内所有皇室子女都听到了。

武灵从来没见过武烈这般冷酷的眼神。

之前他不管如何发脾气,对武灵这个忠诚的堂妹,还是特别温和的。

他能活到现在,几乎全是武灵带着羽林军保护的功劳。

武灵刚烈的秉性,从来不会被吓到。

武帝以前发脾气瞪她,都吓不到她,更何况武烈了。

“但是,太子哥哥”

她想争辩。

“叫圣上。”

武灵也恼了,抱拳说道:“启禀圣上,先帝刚离世,葬礼都没办,你这一下子杀两千多人,真的吉利吗?难道你想坐实皇叔杀帝之名吗?”

“放肆!”武烈彻底怒了。“办葬礼的时候,用前朝余孽的人头,祭奠父皇,天经地义。”

“你怕杀人办不了,朕就让方淮去办。”

“那圣上你就让虎贲营去办吧,这事确实我搞不了。”武灵刚硬地回道。

话音刚落,她的后脑壳,就被北凉王拍了一下,骂道:“你想翻天吗,就算皇兄疼爱你,你也不能任性啊,这是国事,不是你的私事,立即奉旨去办。”

武灵很是无奈,回头看了看。

武烈直到她又要找李显,便说道:“李少傅是外臣,不得入内,不用守孝,你不用找了,你也不用期待他能改变朕的主意。”

武烈一口一个朕,武灵知道,太子哥哥变了。

或许不是变了,只是把过去隐藏的本性,彻底暴露出来,丝毫不掩饰了。

因为他从来就没记住武帝的叮嘱,皇帝不是万能的。

如果不能为所欲为,那世人何必冒死争夺,心心念念呢。

卫宓只好劝道:“不要在父皇的遗体前吵吵闹闹了,灵儿这几日守城,到处奔波战斗,估计也很疲累,要不先跟我回去歇息。”

“走,走,把她带走,一点都不听我的话。”武烈不耐烦地挥手。

百济王卫光伯看着女婿的样子,也觉得心里隐隐不安。

这货不会只继承了武帝年轻时的暴虐,没有继承他的雄才伟略吧。

武灵被卫宓拉着离开昭仪殿,直接气哭了,嘀咕道:“当了皇帝就变成这样,好歹话分不出来吗?”

第八百八十六章 886

武灵从小就很崇拜武烈这个堂哥,让他教射箭教刀法。

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她成熟起来后,越来越失望。

不通情理的人,能成为什么好皇帝。

“李显,灵儿哭了,你和她同乘马车回太子府,安慰一下。”卫宓叮嘱道。

“是,皇后!”李显回道。

他扶着武灵上马车,亲自赶着跟在太子府的马车后面出了宫 。

武灵是个坚强的女孩,很少哭,她用手抹了抹眼泪,问道:“李显,你害怕我哥对你下手吗?”

“害怕,所以我要处理好自己的定位,消除他的顾虑,让他们没机会抓到把柄,你也不要性子那么虎了。”李显说道。

“你说他当了皇帝,怎么还不满足,还不好好学习治理国家呢,在这种时候怎么可以砍死两千俘虏,天下人会怎么看。”

李显沉默了好久,说道:“德不配位!”

后面一句必有灾殃,他没说出来。

武灵没有反驳,而是问道:“既然你早就认清了他这个人,认清了现实,为何要拼命扶持他登基当皇帝。”

李显又沉默了,他无法现在告诉武灵真相。

真相是武烈继位后,孩子只要活着,就是准太子,不管他立不立储,这个事实都改变不了。

因为名义上,武烈只有一个儿子。

武烈作为帝王,打死都不会承认自己无能,承认自己老婆怀的是别人的种,还是他亲自逼迫的。

若让卫宓的孩子继位,那一切都好说。

若不让卫宓的孩子继位,甚至想要谋害,那李显就带着母子回百济,起兵自己夺位。

以孩子的名义夺位,天下人没什么好说的,连谋反都算不上。

所以对于李显来说,必须要先让武烈当皇帝,之后怎么都不亏。

什么太傅三公,对他来说,不值一提。

武灵见李显沉默不语,便问道:“你是不是后悔了?”

“倒也谈不上,武弼继位,我一样没好日子过啊。”李显回道。

太子府的马车里,百济王看着李显赶着马车紧跟着,十分不解地问:“宓儿,这李显怎么老跟着你呢?会不会让人说闲话啊。”

“他身份特殊,本就是太子府家臣,谁敢说闲话。”卫宓淡淡回道,接着反问道:“父王,你这次见武烈,有何发现?”

百济王看了一眼马车里的周夫人,闭口不言,只是摇头叹息。

知父莫若女,卫宓不用追问,便知道父王也很失望。

她从周夫人怀里接过孩子,笑问道:“周夫人,你刚下看到圣上的遗体,可有什么发现?”

“啊?”

周夫人当时就吓傻了,这个她可不敢说啊。

卫宓摸着周夫人吓得冰凉的手,说道:“周夫人,不要怕,这里没有外人,我只是听你说,圣上的风邪之疾,虽然会影响行动,但只要照顾得当,不生褥疮,通常能撑几个月,甚至几年,也不会有太多痛苦。”

“大大抵如此吧。”周夫人小声回道。

“你刚才看着皇上的遗体,面露惊恐之色,是不是有什么发现?”卫宓追问道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所有小说均由根据搜索引擎转码而来,只为让更多读者欣赏,本站不保存小说内容及数据,仅作宣传展示。